很多朋友对于梦到道观山门和梦到道观山门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黄道周作《罗浮山赋》原文
罗浮山赋周后运罗千峰之秀邃兮,观乎高拔而深远;浮四海之浩渺兮,见之轩峻(1)而峥嵘。
玉带(2)横江,蜿蜒兮千里之外;门庭幽谷,宁静兮天南之中。
峭壁危崖,听山山之瀑布;琉璃圣境,观处处之流淙。
白石漓水,含千丈之素练(3),黄龙出洞,余万古之虚空(4)。
如簇如怒,点化兮仙人,成就兮林泉;如箭如风,得道兮旧年,表征兮鳞松。
日啖荔枝,三百颗化成文赋(5);天成玉府,一派天演绎鸿蒙。
观天籁之梵唱兮,峰前聚霞,仪态自然;接金盘之玉露兮,顶上飞云(6),气势恢宏。
北望泉源之清,劈削刀斧,铁桥连塔;南结玉鹅之秀(7),倒垂折扇,龙王盘坑。
白云中出,罗山万仞,峭绝而鼎峙;天外仙来,浮岛一峰,急趋而狮雄。
百花怒放,灿烂如同霞锦,满杜鹃之曲径;五马归槽(8),岗阜错乎犬牙,望方外之归僧。
灵山能醉人,有酿泉之美(9);与酒同芳鲜,喜古观之鸿。
白莲生池(10),散馥郁兮缥缈;犀牛卧潭(11),荡水气兮空灵。
潜夜引辉,为耀真之阴室;幽境朗日,曰朱明(12)之阳宫。
典午(13)三清苑,守冲虚而务本;朱明七洞天,参玄奥之精英。
狮子峰(14)外,苍苔百里,花落满径凤毛;黄龙洞(15)口,古松千树,月筛一地龙鳞。
安期(15)会神女,水露呼吸;碧泉成香酒,酥醪乃成。
金塔易攀,九天盈尺;铁桥难觅,一语中锋。
峰作双人,旖旎成于鬼斧;枝为连理,缠绵借于神工。
危崖峭壁,华首之会(16),见证五百真人;林木苍郁,琼台之聚,招来三岛仙翁。
罗浮初地,扣关青牛(17)往西;明月古寺,驮经白马(18)于东。
云烟俱散,实宇内之仙都;天风正爽,见海上之蓬瀛(19)。
殆及盛世,正教广兴,招四远之游人;勃兴前代,山门重振,传九州之令名。
探幽问古,脱红尘之羁绊,汲寒泉以明性(20);访道问僧,出樊笼以逍遥,煮白石(21)而养生。
圆中国之美梦,所贵有容;厚风俗之朴气,夫唯不争。
注释:(1)、轩峻:宽敞高大。
壮丽含义为健壮美丽。
宏壮美丽。
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2)、玉带;代指广东三达水系之东江,盘桓于罗浮山下,如同玉带。
(3)、素练:代指白色的布匹,此处形容瀑布。
(4)、虚空:道教用语,指一切万物本体不存在,但能感觉到。
也代指修行的较高境界。
(5)、三百颗化成文赋;选自苏轼《惠州一绝》。
原诗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6)、顶上飞云:罗浮山最高峰为罗山的飞云顶(峰),海拔1296米。
(7)、南结玉鹅之秀:玉鹅峰为罗浮山南面诸山之祖。
岩壁陡峭,有明学士赵志皋摩崖石刻“千丈岩”。
此处产龙须草,故又名龙须岽。
传说葛洪之妻鲍姑在此采药堕崖而亡。
(8)、五马归槽:五马归巢原是中国风水学堪舆用语,一般指五条像马型的山脉共同指向一处结穴的地方,并且结穴处明堂较大,座山、朝向选择容易,青龙、白虎、玄武、朱雀格局明显的风水佳城。
(9)、酿泉之美:酥醪观朝斗台(或作礼斗台,误)下,山势龟裂,水流出,名为酿泉。
易顺鼎有诗云:“北有酥醪观,南有卖酒田,我疑罗浮君,乃是古酒仙,灵山能醉人,与酒同芳鲜。
”酿泉水所酿的酒,醇香味美,有关的神话传说不少。
(10)、白莲生池:白莲池在麻姑峰下,冲虚观前300米。
蔡元厉诗云:“麻姑曾驻五云车,犹有白莲开旧花。
”
朱明洞水流于此池。
池中多白莲。
祝枝山《游记》称:“(白莲)千万计,花甚巨,叶大如车盖。
微风吹之,撼撼如玉石之声。
”
(11)犀牛卧潭;犀牛潭(凤浴潭)在夜乐洞中,水清见底。
传说昔人遇骑犀牛者于潭上,不知所往。
又传,武则天曾派人在此采药。
(12)、朱明:太阳。
《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王逸注:“朱明,日也。
”
(13)、典午:“司马”的隐语,也代指晋代。
《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周语次,因书版示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
’典午者,谓司马也。
(14)、狮子峰:狮子峰是朱明洞南面的一座山峰,海拔243.3米,山顶有刻“狮峰”两字的花岗岩石峰。
山峰东北建有旷心亭。
亭上方与下方均辟有大小不等观赏平台。
(15)、安期:安期生,亦称安期、安其生。
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
琅琊人阜乡人。
师从河上公,黄老道家哲学传人,方仙道的创始人。
(16)、华首;唐朝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奉旨兴建,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据说当年有500花首真人聚集此地面得名华首寺。
明万历年间,罗浮山佛教兴盛,有十八寺,华首寺被称为“第一禅林”。
(17)、青牛:兕,状如牛,苍黑,板角。
逢天下盛,而现世出之,曾为老子坐骑。
(18)、驮经白马:在汉朝时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用了一匹白马驮经,建造了白马寺纪念这匹白马,所以有了白马驮经的传说。
(19)、蓬瀛:蓬莱和瀛洲。
都是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
(20)、明性: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
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
乃禅宗悟道之境界。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21)煮白石;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因借为道家修炼的典实。
不知是不是你想要。
1、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宋·黄庭坚·《南歌子》)2、罗浮山下蘼芜烟(元·王冕·《梅花其一》)3、罗浮山下雪三尺(元·王冕·《素梅十五》)4、罗浮山下梅花村(宋·苏轼·《再用前韵》)5、罗浮山下雪来未(宋·文天祥·《至温州》)6、罗浮山忽来(宋·仇远·《五更》)7、数要罗浮山下月(宋·张道洽·《梅花七律》)8、罗浮山远云水隔(元·王冕·《题墨梅送宋太守之山东运使》)9、前望罗浮山(宋·白玉蟾·《明发石壁庵》)10、罗浮山以南(宋·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11、罗浮山色浓泼黛(宋·杨万里·《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12、罗浮山上月衔梅(明·韩上桂·《紫陌行》)13、罗浮山上有心期(唐·施肩吾·《赠别王炼师往罗浮》)14、罗浮山中春昼长(宋·白玉蟾·《青华吟》)15、方从罗浮山(宋·陈师道·《和苏公洞庭春色》)16、罗浮山崒嵂(宋·陈允升·《钓鱼台》)17、千仞罗浮山(宋·五迈·《寄惠州陈史君真卿》)18、罗浮山头老松树(宋·郑玠·《白云庵》)19、初来罗浮山(宋·留元崇·《中阁禅院》)20、罗浮山峨南海岸(宋·曾丰·《赋马漕桂岩》)。
1、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宋·黄庭坚·《南歌子》)
2、罗浮山下蘼芜烟(元·王冕·《梅花其一》)
3、罗浮山下雪三尺(元·王冕·《素梅十五》)
4、罗浮山下梅花村(宋·苏轼·《再用前韵》)
5、罗浮山下雪来未(宋·文天祥·《至温州》)
6、罗浮山忽来(宋·仇远·《五更》)
7、数要罗浮山下月(宋·张道洽·《梅花七律》)
8、罗浮山远云水隔(元·王冕·《题墨梅送宋太守之山东运使》)
9、前望罗浮山(宋·白玉蟾·《明发石壁庵》)
10、罗浮山以南(宋·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11、罗浮山色浓泼黛(宋·杨万里·《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
12、罗浮山上月衔梅(明·韩上桂·《紫陌行》)
13、罗浮山上有心期(唐·施肩吾·《赠别王炼师往罗浮》)
14、罗浮山中春昼长(宋·白玉蟾·《青华吟》)
15、方从罗浮山(宋·陈师道·《和苏公洞庭春色》)
16、罗浮山崒嵂(宋·陈允升·《钓鱼台》)
17、千仞罗浮山(宋·五迈·《寄惠州陈史君真卿》)
18、罗浮山头老松树(宋·郑玠·《白云庵》)
19、初来罗浮山(宋·留元崇·《中阁禅院》)
20、罗浮山峨南海岸(宋·曾丰·《赋马漕桂岩》)
4.描写罗浮山的诗句1、《登罗浮山》
宋·吴泳
要闲终是不曾闲,猛歇当头名利关。
揩洗一双清净眼,稻花雨里看浮山。
2、《罗浮山人与葛篇》
唐·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3、《罗浮山多有道人倚嵌岩为室仅可容膝引泉贯其》
宋·陈元晋
山家境界无畦畛,住处随人意所便。
涧汲岩栖忘世累,石耕略种尽天年。
4、《重忆山居六首·罗浮山》
唐·李德裕
龙伯钓鳌时,蓬莱一峰坼。
飞来碧海畔,遂与三山隔。
其下多长溪,潺湲。
5、《罗浮山》
唐·张又新
江北重峦积翠浓,绮霞遥映碧芙蓉。
不知末后沧溟上,减却瀛洲第几峰。
6、《寄罗浮山道者二首》
唐·黄滔
天际双山压海濆,天漫绝顶海漫根。
时闻雷雨惊樵客,长有龙蛇护洞门。
7、《罗浮山下书逸人壁》
唐·曹松
海上亭台山下烟,买时幽邃不争钱。
莫言白日催华发,自有丹砂驻少年。
8、《赋得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
唐·李洞
旧山归隐浪摇青,绿鬓山童一帙经。
诗帖布帆猿鸟看,药煎金鼎鬼神听。
9、《罗浮山》
宋·无名氏
四百余峰海上排,根连蓬岛荫天台。
百灵若为移中土,蒿华都为一小堆。
10、《罗浮山》
唐·文丙
罗浮多胜境,梦到固无因。
知有长生药,谁为不死人。
根虽盘地脉,势自。
11、《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
宋·苏轼
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
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朱明。
12、《罗浮山》
宋·陆游
十里山光翠障开,重游何事意徘徊?石楼自向云中见,仙岛谁知海上来?。
13、《罗浮山上过铁桥》
宋·白玉蟾
飞云顶下见罗浮,五色珍禽绕石楼。
行过铁桥猿啸罢,稚川丹灶冷飕飕。
14、《罗浮山》
宋·陈某
乾坤未失鹿,沧海欲飞灰。
人已逃时去,山犹择地来。
寒流清有影,怪木。
15、《登西樵后即往罗浮山》
宋·区仕衡
大科百丈兴翛然,东向朱明七洞天。
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罕架飞烟。
16、《次韵子瞻游罗浮山》
宋·苏辙
客迷堕涧逢玉京,云行夭乔风号鸣。
暗中过尽石髓滑,惊喜观阙朝霞明。
17、《舟中望罗浮山》
宋·杨万里
罗浮元不是罗浮,自是道家古蓬丘。
弱水只知断舟楫,葛仙夜偷来惠州。
18、《题惠州罗浮山》
宋·周敦颐
红尘白日无间人,况有鱼绯击此身。
关上罗浮间送目,浩然心意复吾真。
惠州一绝
食荔枝二首·之二·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予昔赴黄州,春风岭上见梅花,有两绝句。
明年正月往岐亭,道中赋诗云: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蜒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泠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再用前韵】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鹤栖荒园。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
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
抱丛窥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门。
麻姑过君急洒扫,鸟能歌舞花能言。
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
(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喙,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也。
)
罗浮山来历
广东罗浮山是道教名山,称之为“天下第七洞天,第三十一泉源福地”。
山脉纵横绵延1500里,高空俯瞰似一朵昂首怒放的千瓣莲花。
主峰称飞云顶,海拔1296米,盛称“百粤群山之祖”,“岭南第一山”。
传说罗浮山是两条化形罗山和浮山的神龙结合而成。
说的是东海龙王有个名叫青龙三公主的女儿,一日随波逐浪在海面上悠游荡漾。
谁知气象万千的海国世界中,南海龙王之子小黄龙也戏嬉在蓝色的海洋之中。
双方均青春年少,突然间邂逅相逢,眉目传情中竟互生爱慕之情。
因均是龙种,就少了许多俗生儿女情态,直言快语中遂海誓山盟,愿结百年之好,共效萧史,弄玉于飞之欢。
但是东海龙王和南海龙王都是规极严的神龙,他们都认为:虽然天地万物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但既为神龙之种,首应清心寡欲,恪守教戒。
而婚配大事应由父母作主,私结秦晋即是犯上作乱。
盛怒之下,东海龙王遂囚青龙三公主于蓬莱仙山左侧之孤岛,南海龙王亦用铁链锁囚小黄龙于罗山下之万丈古井之中。
但春心既动,链锁山压又岂能奈何?天公为他们之间的真情所感动,发雷鸣电闪以示关怀;大海为他们的真情所感动,兴惊涛骇浪以表赞叹。
尤其是力大无穷被安排驮载孤岛的巨灵神龟,在同情之余,竟驮载孤岛劈波斩浪向南海悄悄浮来。
罗山下万丈古井中的小黄龙,突然感觉到一种特殊亲情气息袭体而来,他心旌摇荡,无法自持。
遂挣脱锁链,冲出古井,终于见到了相别已久的青龙公主。
小黄龙与青龙公主毕竟是凛赋神气而生的真龙神种,虽然一时间控制不住欲念,有犯神龙规戒,但他(她)们很快也就各有所悟了。
都觉得只是如凡尘人世那样简单的阴阳结合,并不能显神之永存。
他们商量着,既然我们都互为情欲所累,倒不如以双方的躯体,组合成世间一奇妙美景,为苍生万物提供一处栖止繁衍之地,这样也使双方的情缘经新的形式得以永存。
于是山呼海啸,天崩地裂,在电闪雷鸣中,小黄龙与青龙三公主化罗山、浮山合二而为一,融溶结合为一体。
小黄龙化形为罗山主峰飞云顶,青龙三公主则化为浮山峰顶的上界三峰。
据说魏晋时著名道士葛洪来到罗浮山中,精研道术,对阴阳房中,丹道辟谷,无所不窥。
他觉得罗山、浮山两峰颠若即欲离大违小黄龙与青龙三公主的传说,遂冶铁为桥,人称铁桥峰。
桥横贯罗山、浮山两峰颠之间,终于使两山结合在一起,后世人们遂合罗山、浮山而称罗浮山。
由于山中钟灵秀气,葛洪与妻鲍姑晚年偕子侄均隐于此山中修持。
山中原建有道观五所,以冲虚古观为最壮观,这也是国中著名的道教官观之一。
(稿件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网)
罗浮山的三大特色是:奇峰怪石、飞瀑名泉和洞天奇景。
罗浮山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
它位于中国广东省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和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境内的西樵山是姐妹山。
罗浮山的主峰是飞云峰,海拔1296米。
其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是中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岭南第一山”。
北宋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
罗浮山的三大特色是:奇峰怪石、飞瀑名泉和洞天奇景。
罗浮山有432座山峰,较有名的有飞云峰、铁桥峰、玉女峰、骆驼峰和上界峰等。
其中飞云峰是主峰,海拔1296米,因为高耸入云而得名。
罗浮山有980多处飞瀑名泉,著名的有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黄龙洞瀑布、白莲湖、芙蓉池、长生井,还有北宋文人苏东坡所推祟的卓锡泉等。
罗浮山有朱明、蓬莱、桃源、蝴蝶、夜乐等18个大洞天,有通天、罗汉、伏虎和滴水等72个小洞天,其中朱明洞是山上最大的洞穴。
罗浮山刚好处在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植物茂密,呈垂直分布变化明显。
山顶是低矮的灌木林和草甸,山腰是灌木林和松木林,山底是常绿阔叶林。
山上生长着1200多种药用植物和各种水果,形成了独特的罗浮山特产,包括有罗浮山百草油、酥醪菜、云雾甜茶、矿泉水等。
苏东坡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正是罗浮山盛产各种水果的真实写照。
后汉书》中的《郡县志》这样描写罗浮山:“博罗有罗山,以浮山自会稽来傅之,故名罗?薄R馑际撬德薷∩绞锹奚胶透∩阶苍谝黄鹦纬傻模??庵皇谴?怠?
据地质学家考证,罗浮山形成于八千万年以前,这一带地壳发生断层,花岗岩体受挤压而隆起。
经过长年的风雨侵蚀,形成现在奇峰林立的罗浮山。
罗浮山曾经在广东文化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苏东坡曾在此地住过很长时间,写下《杂书罗浮事》、《书卓锡泉》等文章。
明朝吏部尚书湛若水也曾于九十高龄在罗浮山讲学。
另外还有司马迁、李白、杜甫、韩愈、杨万里、刘禹锡、朱熹、屈大均、汤显祖等都有题咏罗浮山的名作。
在近现代到过罗浮山的名人则有,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何香凝、陈济棠、蒋介石、周恩来、陈毅、林彪等。
历史来源
门神系道教因袭民俗所奉的司门之神。
民间信奉门神,由来已久。
《礼记·祭法》云: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皆有“门”、“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可见自先秦以来,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崇拜门神。
1、门神信仰由来已久,据《山海经》说:在苍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有上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
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
后来《山海经》这种以神荼、郁垒、虎苇索、桃木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人们承传了下来,如晋干宝《搜神记》佚文曰:“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韦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眠,以驱不祥。
”这中间,桃亦是人们崇拜久远的植物,人们认为桃多子多福,是长寿的象征,因此能够除灾避邪制鬼驱怪,《典术》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
”而老虎为百兽之王,能够“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故画虎于门,鬼不敢入”。
这种信仰一直流传至今,除夕之时人们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辟邪。
与过去稍有不同的是,画中神人除了神荼郁垒外,还有唐代出现的钟馗,元代以后出现的秦琼尉迟恭,旧时苏州地区人们崇拜的温(或谓晋代之温峤,或谓东岳大帝属下之温将军)岳(岳飞)二元帅。
道教崇奉的青龙白虎,一些地区信奉的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等。
还有的地方将门神分为三类,即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
文门神即画一些身着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门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琼、尉迟恭等,祈福门神即为福、禄、寿三星。
这些门神虽出现的时间区域背景不尽相同,但至今都被人们普遍信仰,其中影响最深的要数神荼、郁垒、钟馗、秦琼、尉迟恭了。
[1]北京大康桃木工艺品-桃木浮雕门神神荼郁垒
2、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门既为其一,周代祭五祀于宫「门」-每日每时必经之处,自然加以重视,祭祀对于门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
相传为天神,奉黄帝之命统辖人间鬼怪。
故逢农历十二月三十晚,用桃木雕两神置大门两边,以御鬼怪,消灾难。
后画两神像于门上。
逐为门神。
古代祀典中本有五祀
(又说有七祀),所祀的都是小神。
究其本源,乃原始的自然崇拜。
原始的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都有神在。
五祀所奉供的,都是对人们居处、出入、饮食有用的事物,故祭之以乱报德。
这是门神观念的最早来源。
有的说门神阴气之神,或谓其居人间司察小过,以做谴告,则是门神职能社会化以后的事了。
这种观念汉晋时较为流行。
《玉烛宝典》及《荆楚发时记》等古书记载,尚是这种信仰的遗风。
以后五祀仅作为国家祀典中的一部分仪式,民间所信仰的门神、灶神等,已与其原始形态风马牛不相及了。
古代门神的另一种职能,是驱鬼避邪,保障国家平安。
这种门神,据说始于神荼、郁垒的称呼,有种种说法,我们且沿用习惯的说法,仍称之为神荼、郁垒。
他们本是神话人物,汉代民间颇为流行,认为他们有捉魄力的神通。
因为他们平时在度塑山大桃树下,所以人们于除夕时,悬挂挑人、苇索
(二神用缚鬼),门上画二神和虎
(二神执鬼以食虎)的形象,用此方法来驱鬼辟邪。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对于门神的要求,已不仅是辟邪免灾,还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得功名利禄等。
至迟在明代,武士门神像上,已常添画“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美名,以迎祥址”。
以后更取消门神的祛邪义务,专事祈福的,于是民间形成天官、状元、福禄寿星、和合、财神等为门神的风气。
奉祀习俗
门神之神诞之日为正月十五日,民间多有在新春时节,祭祀门神并於大门口张贴(以进门者为视角,贴于门两侧,画中门神以对脸相视为正确的传统贴法,反之则为民间流传的“贴错门神”)门神的习俗。
一些著名的传统木刻版画产地,也以印制门神版画而闻名,如杨柳青、潍坊和桃花坞等地。
门神绘制也多姿多彩,有的头戴虎盔,有的穿袍挂戴,年画上还饰有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等喜庆图案,以祈吉祥。
事件记载
门神与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大举屠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家族,甚至连婴儿也不放过。
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房外边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宫夜夜不宁。
他有一段时间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带着妖魔鬼怪来杀他,心中十分害怕,夜间难以入眠,于是让手下两员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手持兵器站在门前站岗,这样便能够安心入睡。
可时间长了,两员大将长期夜不能寐,最后双双病倒,李世明只得命人将他们的形象画在纸上,贴在门上,用来震慑妖魔鬼怪,这就是门神的由来。
《西游记》载: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帝派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
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
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来,同他下围棋。
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征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
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
於是它阴魂不散,天天到皇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
魏征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
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
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他们的故居就位于今天的济南五龙潭内。
《隋唐演义》载:有一阶段唐太宗李世民情绪很不好,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房外边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宫夜夜不宁。
他很害怕,将此事告诉君臣。
大将秦叔宝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犹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
”李世民同意。
当夜果然无事。
自此以后,便让二将夜夜守卫。
后来李世民嫌二人辛苦,便命画工绘二人如往常守卫的全身像悬挂在门口,邪祟从此便绝迹了。
上有所好,下必效仿,于是门神就传到了民间,至今民间所贴门神还有秦琼、敬德的形象。
门神分类
不同时期的门神
远古时期 1、最早的门神,是用桃木雕刻成的两个“桃人”。
据说,他们就是远古时期黄帝派来统领游荡人间群鬼的两位神将——神荼与郁垒的化身。
除《山海经》记载外,汉代诸书皆有记载。
如《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括地象》中即说:桃都山有颗大桃树,枝干盘曲三千里,树上有一只金鸡,太阳出来的时候就叫鸣。
树下有二神,一个名叫荼,一个名叫垒,均拿着苇索,看守那些不祥之鬼,一旦捉住便杀之。
应劭《风俗通义》卷八则称荼与垒是兄弟二人,生性能够捉鬼,他们常在度朔山上的桃树下,检查百鬼,凡发现有祸害人类的就逮之喂虎。
于是县老爷常常在腊冬除夕,刻一个桃人拿着苇茭挂在门上,并在门上画一只虎,这都是仿效古人的做法。
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如晋葛洪《枕中书》即将郁垒列入道教神谱,称为东方鬼帝之一,其《元始上真众仙记》中亦云:“今人正朝,作两桃人立门旁,以雄鸡毛置索中,盖遣勇也。
”此后,二神一直被人们所信仰,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用桃木板做门,叫做仙木,画两位神贴在上面,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民间称他们为门神。
隋朝杜台卿《玉烛宝典》引《括地图》称神荼、郁垒于桃都山大桃树下,为门神。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五中还专门有《辩蒂垒》一条,称人们常于正旦书桃符,上刻郁垒、神荼。
《北平风俗类征·岁考》亦称:元旦贵戚家悬神荼、郁垒,民间插芝梗、柏叶于户。
《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所谓神荼郁垒者,乃《山海经》神话中之人物。
……上述最古门神之意,迄今尚未全部遗忘,盖今人仍有书其名于门上者,以代较流行之将军肖像。
”可见二神信仰广泛深入民间,祭祀的方法大致为:画二神肖像张贴于门上,用桃木雕刻二神像,挂于门上,用朱砂笔在桃木板上写上二神尊名,挂在门上,并画上道符,不管用哪一种方法,人们都认为可以用来驱鬼辟耶。
至于于二神的形象,《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画,画中即有二神的肖像。
二神位于桃树下,坦胸露乳,黑髯虬须,眉发耸互,头生两角,手执桃木剑与苇索,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难怪鬼见了都害怕。
唐代 2、唐代,又出现了一位门神钟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们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节将钟馗图像贴在门上,来驱邪辟鬼。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天师钟馗之像,或绘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崇恶。
”其形象是豹头虬髯,目如环,鼻如钩,耳如钟,头戴乌纱帽,脚著黑朝鞋,身穿大红袍,右手执剑,左手捉鬼,怒目而视,一副威风凛凛,正气凛然的模样。
据说他捉鬼的本领及威望要比神蒂、郁垒高得多。
至于其来历,据《补笔谈》卷
三、《天中记》卷
四、《历代神仙通鉴》卷一四等书记载,钟馗原来是陕西终南山人,少时即才华出众,唐武德
(618—627年)中赴长安参加武举考试,仅因为相貌丑陋没有中举,于是恼羞成怒撞死在殿阶上,唐高祖听说后特别赐给红官袍予以安葬。
后来唐玄宗偶患脾病,请了许多医生救牿,效果不佳,宫廷上上下下都很着急。
一天晚上唐玄宗睡着后,忽然梦见一小鬼偷窃宫中财物沿着殿墙边逃跑,唐玄宗急忙喊叫捉拿,只见一位相貌魁伟的大丈夫跑上殿来,捉住小鬼,刳目而吃之。
玄宗问他是什么人时,他回答说是“武举不中进士钟馗”。
唐玄宗醒来后,第二天病就好了,于是请来画匠吴道子将钟馗的像画了下来,所画之像与玄宗梦中所见一模一样,玄宗大悦,将之挂于宫门之上,作为门神。
后来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常将钟馗视作祛恶逐鬼的判官,于是钟馗便成了道教驱鬼捉鬼的神将。
此外,钟馗在民间亦广为流传,民间流传有钟馗嫁妹、钟馗捉鬼、钟馗夜猎的故事。
钟馗捉鬼的故事,在中国民间赫赫有名。
中国民间自有在门户悬挂神怪之物,恐吓妖魔,驱鬼辟邪的习俗,神荼、郁垒由于会捉鬼喂虎,而被奉为门神,就是一例。
又如《梦溪笔谈》卷二十五:“关中无螃蟹。
元丰中,予在陕西,闻秦川人家,收得一千蟹,士人饰其形状,以为怪物,每人家的病虐者,则借去挂门户,往往遂瘥。
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
”
元代以后 3、秦琼、尉迟恭是门神中的武门神,大约元代以后,才祀之为门神,然二人确为唐人。
据明《正统道藏》中的《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及《历代神仙通鉴》等记载,二门神为唐代秦琼
(秦叔宝)、
(尉迟恭尉迟敬德)二将军。
相传唐太宗身体不太好,寝宫门外有恶鬼耶魅号叫,六院三宫,夜无宁日。
于是太宗将全部情况告诉众大臣,秦叔宝上奏说:“臣平生杀人如摧枯,积尸如聚蚁,何惧小鬼乎!
愿同敬德戎装以伺。
”太宗准奏,夜晚让二人立于宫门两侧,一夜果然平安无事。
太宗嘉奖二人后,觉得整夜让二人守于宫门,实在辛苦,于是命画工画二人像,全装怒发,手执玉斧,腰带鞭练弓箭,一如平时,悬挂在两扇宫门上,从此耶祟得以平息。
直到元代人们才沿袭这种做法,奉二人为门神。
此前曾有过类似的记载,不过均未说明是此二人,如南宋佚名氏《枫窗小椟》曰:“靖康以前,汴中家户门神多番样,戴虎头盔,而王公之门,至以浑金饰之。
”宋赵与时《宾退录》云:“除夕用镇殿将军二人,甲胄装。
”直到明清以后,书中记载才明确为秦琼尉迟恭二人,如清顾禄《清嘉录·门神》中云:“夜分易门神。
俗画秦叔宝尉迟敬德之像,彩印于纸,小户贴之。
”清李调元《新搜神记·神考》:“今世惜相沿,正月元旦,或画文臣,或书神蒂郁垒,或画武将,以为唐太宗寝疾,令尉迟恭秦琼守门,疾连愈。
”另据今人张振华常华《中国岁时节令礼俗》记载:“贴门神,历史悠久园地方不同,时代不同贴用的也不同。
北京多用白脸儿的秦叔宝和黑脸儿的尉迟敬德。
至今仍有住户这样做,以祈人安年丰。
”表明二神从受祀岍,至今仍然被人们所祀奉。
明清至民国期间 4、明清至民国期间的武将门神在全国各地各有不同,和北京民居中的门神在人物上是有区别的。
如河南人所供奉的门神为三国时期蜀国的赵云和马超。
河北人供奉的门神是马超,马岱哥俩,冀西北则供奉唐朝时期的薛仁贵和盖苏。
陕西人供奉孙膑和庞涓,黄三太和杨香武。
重庆人供奉明朝末期“白杆军”著名女帅秦良玉。
而汉中一带张贴的多是孟良,焦赞这两条莽汉子。
不同类别的门神
捉鬼门神门神多为神荼和郁垒,金鸡和老虎。
传说桃郁都山有大桃树,盘屈3000里。
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属。
乃将旦,日照金鸡,鸡则大鸣。
于是天下众鸡悉从而鸣,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畏惧金鸡,皆走之,天下遂安。
更有说者,郁垒二神捉到鬼后,缚以苇索,执以饴虎。
北京人旧时在腊月二十三日后,便贴门神、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上,门左右置二灯,象征虎眼,以祛不祥、镇邪驱鬼。
祈福门神古代门神,除了能驱除鬼魔、镇守家宅外,后来,也出现了能成就功名利禄、福寿延年的福运门神。
人们把文、武财神分别贴在左、右门上,意为“左招财”、“右进宝”。
祈福门神的画面,多是一些吉祥物。
如:画中的寿星,手持仙桃,面带慈笑。
其他的文官门神还有海瑞等。
这种门神并非门户的保护者,专为祈福而用,中心人物为赐福天官。
也有刘海戏金蟾,招财童子小财神。
供奉、张贴者的家庭多为商界人物,希望从祈福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其各、以迎祥祉。
道界门神
北京民宅多不张贴,但在京道观中有之,山门两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道君。
武将门神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
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爪、铛棍槊棒、拐子、流星等。
汉朝云台将,马武,武艺高强,,人称“武瘟神”和“汉太岁”铫期,并为左右武门神。
北京居民院门口的武将门神多为隋唐名将秦琼与尉迟恭。
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历城人,武艺高强,人称: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
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
秦、尉迟二将帮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为开国元勋为什么会充当民间的门神呢?
文官门神旧时,我国以文官作门神的不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包公和文天祥。
包公,即包拯,北宋庐州合肥人,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
他以廉洁清正、执法严厉、不畏权贵而深受老百姓的崇拜,包公在民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他主持正义、打击恶霸、为冤屈者平反昭雪、扶植弱小,是老百姓保护神的理想化身。
包公虽为文官,却并非小白脸,戏台、以及有关他的诸多文学作品,他都是以刚正不阿的大黑脸呈现在大家面前,而显得分外威严。
因此,用包公作门神,能驱除恶鬼、镇压邪气,那些妖魔鬼魅必定是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的。
文天祥,字宋端,号文山,江西吉安人。
宋理宗四年进士,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后为右宰相。
他奋勇抗击侵略者,不幸被俘、英勇就义。
文天祥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慷慨悲壮的诗篇,他视寇如仇、抗战到底、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作为门神,于国、于民都是十分贴切的。
门神分为武门神及文门神,武门神一般贴在大门上,东边为上,贴秦琼像,西边为下,贴尉迟恭的像。
文门神是贴在正堂屋及厢房门上的,一般是招财进宝、五子登科之类的彩画。
贴门神时,谁在左谁在右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动,如贴错了,叫“反贴门神”,泗水有句俗话说:“反贴门神左右难。
”按民间的说法,若把门神左右的位置贴错了,一年中诸事不顺,总感左右为难。
北京地区的门神
北京民居中供奉的除秦琼,尉迟恭外,还有《水浒传》里的解珍、解宝、吕方、郭盛。
因为北京的院落较大,占地面积往往延至后面的胡同。
所以,在北京的住宅里,还有一种专贴在后门的门神。
不过北京民居的后门门神只贴一位,为什么呢?因为后门一般多为单扇门。
贴谁呢?多为捉鬼神钟馗和大唐丞相魏征。
钟馗是捉鬼神,可谓人人皆知,而魏征之所以成为后门门神也有文字记载。
小说《西游记》中说:唐丞相魏征斩了泾河老龙王之后,老龙王的鬼魂自觉委屈,便每夜进入内宫找唐太宗李世民索命。
无奈宫门外有秦琼,尉迟恭二将把守,老龙王冤魂自不敢从双锏双鞭下走过,便转至皇宫的后宰门,砸砖碎瓦。
由于秦琼和尉迟恭已在前门,故丞相魏征只好亲自持诛龙宝剑夜守后宰门,时间一长,老龙王的冤魂渐渐地衰落下去,魏征手中那把诛龙宝剑便不再呈高扬之状而垂立一侧了。
魏征在隋唐演义中本是一文臣,最早在潞城县二贤庄三清观内当道长,后被民间奉为门神后,其像也仗剑怒目,一派英武气概。
因为北京是座古老的城市和元明清数朝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所以全国各地的文人、商贾、官宦、旅游者纷纷来到北京,与他们的同时,他们家乡的门神也随至而到,以神佑他们平安。
所以,在北京民宅的大门上,各地门神应有尽有。
如:燃灯道人、赵公明,东汉的姚期、马武,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最可爱的是京北密云一带供奉的门神竟是夫妻二人——杨宗保与穆桂英。
总之北京住宅院中所贴的门神多取自中国古典名著中的英雄好汉,这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英雄,妇孺皆知,影响面广,备受民间的崇拜。
其他
除以上几个影响较大的门神外,旧时苏州地区又曾以温将军、岳元帅为门神。
《吴县志》云:“门神彩画五色,多写温、岳二神之像。
”此“温”神或谓晋代之温峤,或谓东岳大帝属下之温将军,“岳”神即指岳飞。
又有所谓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
文门神即画著朝服的一般文官像;武门神除秦叔宝、尉迟敬德外,也有并不专指某武官者;祈福门神,即以福、禄、寿星三神像贴于门者。
另外,又有一些地区以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为门神的。
据清姚福均《铸鼎余闻》卷一载,道教则有专祀之门神,谓“宋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所谓青龙白虎也。
’……明姚宗仪《常熟私志》叙寺观篇云:致道观山门二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神君。
”应该指出,以上三个主要门神的相继出现,并不完全表现为新陈代谢形式,即不都是新的出现后,就立即代替了旧门神的地位
(只有部分情况如此),而更多的则是新的出现后,旧的仍然沿用不改,或新、旧同时供奉。
如前所述,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宋高承《事物纪原》均说当时民间所奉的门神,仍为神荼、郁垒,而此时已是钟馗出现很久了。
甚至到了清代,每逢元旦,贵戚家仍悬神荼、郁垒。
此见《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七引《北京岁华记》,《清嘉录》亦有所记。
老少太监门神:门神为老少太监,分辨老少太监的方法主要是从面貌的不同来区分:年长的太监脸上刻画出岁月的刻痕,年青的太监则面色圆润。
在服饰方面,由上而下依序为圆「领衫」、「束玉带」、「蟒袍」,而脚穿的是「笏头履」。
所执的侍器,两人亦有不同:年长的太监右手捧香炉,左手持拂尘;年轻的太监右手扶玉带,左手捧著瓶花。
民间俗称二人所捧之侍器为「香、花」。
宫娥门神:两位宫娥头上均作束发,且打双髻,髻下束有牡丹卷草花纹的「簪戴」,且耳下有垂珠的「耳坠」。
在服饰方面,身披「披帛」飘带,给人有一种轻盈的感觉;身穿「直领袄」,上有菱形花纹;衣着大袍,腹有「围腰」加「束」,「束」下悬有「宫条」和玉佩流苏。
在所执侍器方面,左侧的宫女左手捧桃果,右手执玉如意;右侧的宫女右手捧高足的灯具,左手亦执玉如意。
二位宫娥和老少太监所捧的侍器加起来,正好是民间喜用的四祥器:香、花、灯、果。
哼哈二将门神:左边门的门神伸出一指,嘴巴微张,像是在大声喝道:哈!右门的门神则是翘起两指,彷佛发出哼!的声音。
他们就是著名的守护神"哼哈二将"。
加官进禄门神:门神一人持冠,一人捧鹿,冠与官谐音,鹿与禄谐音,组合起来便有了「加官进禄」的意思。
富贵进爵门神:门神则一人捧牡丹,一人捧爵,牡丹比喻富贵,爵比喻官爵,结合起来,便有「富贵晋爵」的意思了。
字匾门神:演变成只有字匾,通常穷人家用字匾门神。
此现象说明,一种习俗形成后,是很难加以改变的。
另一种情形是新旧门神同时供奉,前引《清嘉录》卷十二所记最为典型。
清李调元《新搜神记·神考》亦反映此情况,他说:
“今世俗相沿,正月元旦,或画文臣,或书神荼、郁垒,或画武将,以为唐太宗寝疾,令尉迟恭、秦琼守门,疾遂愈。
”这些都反映出民间信仰的多样性,道教只是因袭民俗而崇奉之而已。
现今的门神解放后,人们科学意识增强,迷信意识淡薄,有些地方,便把刘胡兰与赵一曼、董存瑞与黄继光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战斗英雄、民族英雄的画像、逢年过节,贴在大门上。
这样以来,门神便不为门神,而演变为门画儿了。
如今,门画儿的张贴内容,更为广泛。
如彩绘福寿图、五谷丰登图,六畜兴旺图、工农建设图、儿童欢乐图、火箭腾空图、十帅跃马图、拥政爱民图、军民联欢图等。
现在过春节,在民户大门,还有不少张贴神荼、郁垒,秦琼与尉迟恭门神像和历代武将画像的,但与古时相比,其意义截然不同了,古贴门像,为敬神、拜佛、求福祈祷平安。
今贴门像,表达的是对平安、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抗战门神
抗日战争时期,年画艺人与时俱进,把传统门神换成了抗日军民,创作了新年画,表现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年画《抗战门神》
关于本次梦到道观山门和梦到道观山门什么意思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