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多次进入佛寺(梦到多次进入佛寺什么意思)

五磊创造 2023-09-13 09:36:26 -
梦到多次进入佛寺(梦到多次进入佛寺什么意思)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梦到多次进入佛寺,以及梦到多次进入佛寺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颜真卿多宝塔碑原碑文
  2. 楼兰遗梦
  3. 梦到一个佛寺的地址要去参拜吗
  4.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逐句释义)

多宝塔碑文,无我居士翻译

大唐西京(今西安)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哦,《妙法莲华经》,经中之王,诸佛的珍秘宝藏!
多宝佛塔,空中所现,妙法的真实证明!
此经义的启发和阐明,须仰赖具有十力的佛陀;而弘法和建塔,则在于奉行“四依”原则的菩萨。
楚金禅师,无疑是菩萨的化现。
禅师俗姓程,广平(今陕西周至)人氏,祖、父两代都醉心于释迦法门,欢喜皈依而成为佛门后代。
其母高氏,多年未孕,夜里梦见诸佛,醒来就有了妊娠。
这样的殊胜的瑞像,预示了龙象的诞生,绝非熊罴入胎的征兆。
禅师坠地后,刚刚满月,相貌就光彩照人,与众不同。
他秉性奇特,拒绝荤腥。
童年时期,也不做小孩子的游戏。
佛道之树,早早萌芽,树干就有香樟的英姿,伟岸挺拔;禅定之池,小如水田,却涵摄了大海的汹涌波涛。
年方七岁,居然厌离世俗,自己发誓要出家。
他礼拜经藏、探求奥义。
一部《妙法莲华经》到手,就暗暗地悟见了宿世的因缘,如同金刚连环,历历在目。
定慧总持,精义不失,就像瓶中注水,念念不断。
九岁时,正式落发为僧,住长安龙兴寺,隶属于僧箓司。
受具足戒

(约20岁)那年,就升座讲法。
禅师天资聪颖,顿悟真诠,全收如来宝藏,不同于身负祖辈遗留的无价宝珠却四处乞讨的流浪汉;直登宝顶,不攀凡夫阶梯,迥异于以佛陀化现的城池为如来境界的小乘人。

后来,在夜深人静时诵读《法华经》,至“见多宝塔品”

(《妙法莲花经》第十一品)时,身心淡泊宁静,仿佛进入禅定,忽然看见宝塔,惟妙惟肖,宛然就在眼前。
释迦牟尼佛的分身,遍满十方虚空。
禅师精进行持,故有圣境显现;业障净除,因而感应悠远。
不禁悟中生悲,泪如雨下。
从此更精严持戒,只穿粗布衣服、每天吃一顿斋饭,足不出户,整整六年,发誓要建定中所见的多宝塔。

不久,许王李瓘、居士赵崇和信女普意等,心契善缘,前来叩见,他们都施舍珍宝财物,助修宝塔。
禅师认为,具备庄严清净的胜因、高峻干爽、可资建塔的宝地,在千福寺内。
他心知肚明,却默而不宣。
就在此时,千福寺中的怀忍禅师,忽然在半夜看到一泓清流,从龙兴寺发源,浩浩荡荡地流入千福寺。
这一水流,清澈可人,波光潋滟,水上还泛着一叶方舟。
又看到宝塔从天而降,伫立空中,许久方才消失。
那个地方,就是现在建塔之处。
还有一个守护寺院、担任杂役的俗人,名叫法相,已经先在此地多次见到灯光。
这灯光颇为奇特,远望时非常明亮,到近处寻找,却一无所得。
笔者揣度,水流来源于法性,方舟象征菩萨慈悲驾驭的航船。
塔的出现,预兆佛事的成功;灯的明灭,表明功德无量无边。
若不是禅师德行崇高、精诚至极,怎么能有这样的感应?!

当禅师提出修建多宝佛塔时,众人无不欢呼雀跃,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于是,大家拿起畚箕,扛上铁锹,带上布袋,劈劈啪啪地筑起了墙壁。
还洒上了香水,遮起金锤。
禅师心想:我能竭尽全力地虔诚诵经,工人就会不遗余力。
于是他每夜都到建筑工地,精诚念诵,勤谨行持。
众人都听到了天籁,都嗅到了异香。
圣人、凡人,都异口同声,连连赞叹,声音夹杂,传遍天上人间。

到了天宝元

(742)年,禅师购置了材料,计划安装相轮。
禅师深达佛理,会通佛心,功德昭彰,玄宗皇帝因而有所感应。
他不仅梦到了修塔之事,而且知道了建塔法师的名讳中有个“金”字。
7月13日,皇帝敕令内侍赵思侃到各寺庙宝坊,验证其梦。
刚进入千福寺,多宝塔便跃入眼帘。
他赶忙礼拜禅师,详细询问,竟同圣梦相符,法号也十分吻合。
皇帝当日就赐钱50万,绢1000匹,共襄盛举。
由此可知,精诚专一的行动,虽先于皇上,也不违背其意愿:纯真一如之心,应当获得后来成佛的授记。

遥想东汉永平年间,明帝白天休息时梦见佛陀,引来佛经,创建白马寺,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大化”之始。
而今我大唐天宝年间,多宝佛塔,巍然建立,二者同为千古盛事,彪炳史册。
而此次道俗参与之众,布施财物堆积之多,计算起来,超过那时,何止百倍!

至天宝二年,圣上又敕令中使杨顺景宣旨,命禅师在花萼楼下迎接多宝塔匾额。
禅师于是总摄僧团规矩,完备法规仪式,隆重迎接。
皇亲国戚,亲临千福寺,颁赐多宝塔匾额,又赐绢100匹。
圣旨翰墨飞舞,大有云龙气象;天书挂在塔上,留住了日月光芒。

至天宝四年,塔事将要竣工,禅师上表请求庆祝,将大功归于皇上。
一时,僧道四众,纷至沓来,万人空巷。
有五色云团旋绕塔顶,仿佛在礼拜。
众人争相观看,欢悦之声,犹如山崩地裂。
啊!
太伟大了!
仔细观察,神奇的佛光,就像一个盛大的仪式,用来迎接佛陀的降临。

禅师对同修们说:“大鹏翱翔天地之间,不可在云彩上停留;修行人心游于寂灭之境,爱网也不能缠缚。
佛陀的法门是勇猛精进,菩萨们啊,要自强不息!
本来就期盼共同修行,回归我们本来清净的佛心。
如凿井时见到了稀泥,就知道离水已近;钻木取火时尚未发热,离火苗迸发岂不是还有距离?凡夫、僧众七个部众,要秉承同一意志,不分昼夜,集于塔下,诵读《法华经》,行法华三昧。
只要香烟不断,经声就要持续下去。
化奇特为平常,生命不息,念诵不止!

从天宝三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汇集同行高僧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
很快得到圣旨褒奖,成为制度。
前后两个道场,因修行感应,得到舍利共3070粒。
天宝 6年,欲埋葬舍利,庄严道场,又降下舍利108粒、画“普贤变”时,在笔锋上又接连得到19粒。
这些舍利,无一不是晶莹圆润,玲珑剔透,光影浮泛,光滑灵动。

禅师以无我的精神对待自已的身体,以空性的觉悟契入佛法。
他自刺身体用血写成《法华经》1部、《菩萨戒》1卷、《观普贤行经》1卷。
又取舍利3000粒,盛在石函之中。
还造了自己的石像,顶戴石函,跪对诸佛。
一同放入塔下,以表示至高的敬意。
自誓:即便深夜行船,进入了深沟巨壑,无比艰险,也不改变航向;即使经历长劫,数目如滚滚黑尘,不可计量,也要垂范后世。

又奉命为圣上和苍生写《妙法莲华经》1000部、用“金字”抄写36部,用作镇塔之宝。
又写了1000部,布施给持诵者。
有关楚金禅师灵验感应的事迹尚有很多,不可胜计,可参见他的本传。

皇上还敕令内侍吴怀实赐给金铜香炉1个,高1丈5尺。
禅师上表致谢,皇上(唐玄宗)亲笔批示:“禅师弘法济世的大愿,感动人天;庄严国土的意志,彰显了不可思议的因果之理。
行菩萨行,应以财法布施为先,此理真实不虚!
”皇上掌握着圣道灵应的符箓,以及如来佛法的印玺。
若非禅师具有超常的大慧大悟,无法感动皇上;不是皇上英明睿智,也不会识别禅师的精诚。
这雄伟壮丽的宝塔,为佛寺平添了庄严。
经营、创始的功绩,应归于禅师的真愿实行;使这一大业圆满完成,则应尊崇圣主的贡献。

宝塔的形状,如山岳高耸,莲瓣争奇;如彩云下垂,华盖俯覆。
从下面看,宝塔从地中踊出,崛起挺立,不动如山;往上面瞧,塔身轻盈,把天空映衬得更加美丽;塔心中空,暗中浮光,静默而深沉;塔表坚实,光焰赫赫,恢弘而宽敞。
台阶用似玉的美石砌成,栏杆以炫目的雕刻装饰。
柱子上镶嵌着美玉;户窗上晃耀着金银。
彩画的抖拱承载巍峨的重檐,玉璧的瓦当环饰整齐的椽头。
地神赑屃承负着沉重的塔身,天神优雅地装饰着门户。
他们或肩驾挚鸟,或肘环长蛇,或头盘巨龙,或帽饰猛兽。
精神昂扬,犹如战事临近,阵容十分盛大。
这些都笔法精到,穷尽了绘画的能事,偈赞均出自当朝精英。

如果打开门锁,探视塔中的奥秘,可见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并肩而坐,似乎正面对着灵鹫山,为大众讲法。
成千的经匣,经题醒目,仿佛龙宫里陈列的宝藏,供学者精研。
其中的人们,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令人眼花缭乱;戴着繁复多样的璎珞,往来环佩叮当。
他们可列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可分为天龙八部。
圣徒们聚集一处,研习佛法,佛事罗列森严。
画事、雕刻工艺精湛,可在方寸之内容纳千人,一尺之中纷呈万象。
佛菩萨的大身可现于小孔,圣贤们的高座可安到低处。
须弥山的体量可放入一粒芥子,宝盖的形状可覆盖三千大千世界。

从前,衡岳慧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授于天台智者禅师,使其开悟。
可惜的是,后继者中很少有人契会真如,光大者更是凤毛麟角。
佛法不可长久荒废,因而天生我们的楚金禅师,他承担了天台宗的家业,传承二位祖师的衣钵。
前后呼应,相隔百年。

《法华经》开示的修行方法,是在一念之间洞开玄秘之门,十方世界现于大圆镜智。
以五蕴为众妙之门,转烦恼为佛法伴侣。
聚沙之功能成佛道,合掌之际跻身圣流。
三乘教门归于一佛乘;八万法藏此经称雄。
好比圆月漫天放光,群星顿时黯然失色,只如萤火。
又如高山之王与大海相辉映,众山立显矮小,就像蚂蚁窝。
哎!
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已经沉睡得太久!
佛陀以《法华》为警铃(木铎),这一点只有禅师从深悟中得到。
禅师的形貌,如五岳一样秀颀,有冰雪的风姿,唇吻丰厚像水果,牙齿洁白似玉贝,眼睛纯净像莲花,脸盘圆满似月亮,远望很严厉、近看很温和,见面尚未谈话,心已折服了大半。

一同修行的抱玉、飞锡等禅师,承袭衡岳慧思、天台智者禅师的秘藏,传承止观双修的精义。
有人久负盛名而被皇帝选入宫中供养,有人因为行为缜密而成为众徒之师。
他们共同弘扬“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的天台宗旨,完全契合了圆满、恒常的佛理。
门人苾萏、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人,以禅定、智慧为文质,定慧双修,以持戒、忍辱为刚柔,刚柔相济。
他们有璞玉般的美质,但外面被毡毯所包裹,光辉内含,不为一般人知晓。

凡行为必有起因,因地圆满,果地的福德就广大。
“因”由“相”引起,遣除了对名相的执着,智慧就深远。
佛法以有为通达无为,以文字通达解脱。
以上所举楚金法师建塔之事,可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故强言不可说之法,笔之于书。
颂词如下:

佛之妙法不可言,犹如出水之青莲。

圆顿快捷底蕴深,真实清净无垢染。

智慧高明通法界,福利多如恒河沙。

直指宝所越化城,俱乘大车入宝山。

(其一)

伟哉上根利器人,发心恳切行正勤。

正念缅佛感塔现,苦心经营集胜因。

玉阶初圆轮相构,一层塔身复初陈,

精诚所至昭帝梦,福德感应天与人。

(其二)

美轮美奂崇且丽,净域因塔彰佛意。

真僧愿弘创奇构,帝王随喜增华饰。

中座坚实显威重,飞檐翼翼示轻灵。

师荐至诚有灵感,帝力弘深克大业。

(其三)

念尔后生二障重,心思迟滞遭迷封。

昏暗通衢尚未晓,中道艰辛更难逢。

夜迷杌子常惊惧,还笑叶公怕真龙。

若非幸遇此禅伯,于今谁可明大宗?

(其四)

大海无边吞细流,高山纳土耸真空。

天台教门称圆顿,慈悲广大此最雄。

聚沙之德成佛道,合掌之际竣圣功。

开悟示入佛知见,无上灵台方寸中。

(其五)

七情六尘虽杂染,性海无漏纳三千。

安住不动养圣胎,随染沉浮生迷乱。

断见常见均起缚,住空住色皆戏言。

余香何用着意寻,薝葡名花现眼前。

(其六)

法宇彤彤消息远,四依倒驾慈悲船。

事事无碍理圆畅,玉粹金辉塔踊现。

慧镜无垢照无边,慈灯烛微遁迷乱。

空王无上可依托,本愿同归灵鹫山。

(其七)

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丁丑朔,廿二日戊戌建碑。

敕检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

检校僧义方。

河南史华刻字。

附录:原文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
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

(yìn后代)。
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罴之兆。
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qi)嶷

(yí)绝于荤茹,髫

(tiáo)龀

(chèn)不为童游。
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

(quǎn)浍

(kuài),涵巨海之波涛。
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
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
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箓

(lù册子)也。
进具之年,升座讲法。
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界。
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
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

既而许王(李)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
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

(kǎi地势高而燥)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

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
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
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
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

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

(běn)荷插,于櫜

(gāo)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
洒以香水,隐以金锤。
我能竭诚,工乃用壮。
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

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
禅师理会佛心,感耚帝梦。
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
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
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
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

昔汉明永平之日,大化初流;我皇天宝之年,宝塔斯建。
同符千古,昭有烈光。
于时道俗jy初流;我皇天宝之年,宝塔斯建。
同符千古,昭有烈光。
于时道俗景附,檀施山积,庀

(pǐ具备,治理)徒度财,功百其倍矣。

至二载,敕中使杨顺景宣旨,令禅师于花萼楼下迎多宝塔额。
遂总僧事,备法仪,宸眷俯临,额书下降,又赐绢百匹。
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

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
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
大哉!
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
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心游寂灭,岂爱纲(网?)之能加?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
本期同行,复遂宿心。
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
凡我七僧,聿怀一志,昼夜塔下诵持《法华》,香烟不断,经声递续,炯以为常,没身不替。

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
寻奉恩旨,许为恒式。
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
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
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

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
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
劫算墨尘,永垂贞范。

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
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

灵应既多,具如本传,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
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

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慧超悟,无以感于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


(zhuō)彼宝塔,为章梵宫,经始之功,真僧是葺

(qí),克成之业,圣主斯崇。

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下欻

(xū)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晻晻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


(ruǎn)磩

(qì)承陛,琅玕

(gān)綷

(cuì)槛,玉瑱居楹,银黄拂户,重檐叠于画栱,反宇环其璧珰。
坤灵赑

(bì)屃

(xì),以负砌天只

(qí)。
俨雅而翊

(yì)户。
或复肩

(拿?)挚鸟,肘擐

(huàn)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勃如战色,有奭

(shì盛也)其容,穷绘事之笔精,选朝英之偈赞。

若乃开扃

(jiōng)鐍

(jué),窥奥秘。
二尊分座,疑对鹫山;千帙发题,若观龙藏。
金碧炅晃,环佩葳蕤。
至于列三乘,分八部,圣徒翕习,佛事森罗。
方寸千名,盈尺万象。
大身现小,广座能卑。
须弥之容,欻入芥子;宝盖之状,顿覆三千。

昔衡䲳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悟天台智者,尔来寂寥,罕契真要。
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

夫其法华之教也,开玄关于一念,照圆镜于十方,指阴界为妙门,驱尘劳为法侣。
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
三乘教门,总而归一,八万法藏,我为最雄。
譬尤满月丽天,萤光列宿;山王映海,蚁垤

(dié)群峰。
嗟呼,三界之沉寂久矣。
佛以法华为木铎,惟我禅师,超然深悟。
其貌也,岳渎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贝齿,莲目月面。
望之厉,即之温,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过半矣。
同行禅师,抱玉、飞锡,袭衡台之秘躅

(zhú),传止观之精义。
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弘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
门人苾

(bì)萏

(dàn)、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玉之光辉,等旃

(zhān)檀之围绕。

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起因者相,相遣则慧深。
求无为于有为,通解脱于文字。
举事征理,含毫强名。
偈曰:

佛有妙法比象莲华圆顿深入真净无暇

慧通法界福利恒沙直至宝所俱乘大车

其一

于戏上士发行正勤缅想宝塔思弘胜因

圆阶已就层覆初陈乃昭帝梦福应天人

其二

轮奂斯崇为章净域真僧草创圣主增饰

中座月

(dān)眈飞檐翼翼存臻灵感归我帝力

其三

念彼后学心滞迷封昏衢

(qú)未晓中道难逢

常惊夜杌

(wù)还惧真龙不有禅伯谁明大宗

其四

大海吞流崇山纳壤教门称顿慈力能广

功起聚沙德成合掌开佛知见法为无上

其五

情尘虽杂性海无漏定养圣胎染生迷

(gù)

断常起缚空色同谬薝

(zhān)卜

(fú)现前余香何嗅

其六

彤彤法宇繄

(yī语助词惟)我四依事该理畅玉粹金辉

慧镜无垢慈灯照微空王可托本愿同归

其七

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

敕捡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

捡校僧义方。
河南史华刻。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
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西域古国名。
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
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国人属印欧人种。
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
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汉使者。
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
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
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
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
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
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
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
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
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

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
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
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
其国王奉法。
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
”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
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
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
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戳使者。
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
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
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
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
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
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
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
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
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
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
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
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
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我国西汉时期在罗布泊地区有一个楼兰国,它的城廓--楼兰城曾是古丝绸之道上商业经济兴旺的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但是就是这样一座在公元前后活跃了几个世纪的城市,到公元4世纪后竟然完全消失于历史记载之中,而沦于荒漠。
对于楼兰国消失的原因,学术界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河水干涸,也有认为是土地盐碱、瘟疫肆虐、丝路改道、异族入侵等等,至今没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

楼兰文明

历史上的楼兰国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
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虽然命运坎坷,楼兰璀璨的文明依旧在其动乱的环境中绽放,其高度的文明耀眼得令人无法漠视。
说到楼兰的文明,我们便得来谈谈楼兰这个民族:楼兰人是属於亚利安人种的伊朗系,轮廓分明,五官立体清晰。
他们主要从事的产业活动有农耕、游牧、采盐等等。
楼兰文明中有畜牧文化,有屯田制的农耕文化,还有商业文化。

楼兰古城是丝路上一座相当重要的城市,但只维持短短的几个世纪就告消失,直至最近才被中外探险家所发现。
荒废久远的楼兰古城,呈正方形,每边均约330公尺,城中尽是残破的官署衙门、民居、芦苇围成的院落、佛寺及杯碗器具、钱币等。
楼兰古城历经近两千年的风蚀,城墙已残破不堪,但城中尚留有房屋的土墙、木架及篱笆等遗迹。
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制陶器、木制用具、五铢钱及汉、魏、晋时代的汉文木简、锦、绢、铜镜、漆器、毛布、毛毯等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文物,生动地表明了一代古城--楼兰的繁华。

从楼兰遗址出土的大量遗物中,充分表明楼兰的高度文明:有种类多样的丝绸织品,如锦、缎、罗、绮等。
出土的丝绸织品,虽经近两千年,但色彩依然绚丽,图案精美,其中有的织法现在早已失传,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丝绸纺织水平的高超。
许多中亚商人以及欧洲商人竞相来中国从事丝绸生意。
同时,在楼兰遗址还出土了不少具有古希腊文化和中亚文化特徵的雕刻品和艺术品。
此外,还有来自西方的其他物品,如玻璃制品等。
出土的这些作为东西方交流证据的大量实物,充分表明楼兰古城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很繁忙的。
从这些遗物中,我们彷佛听见了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正叮当地响著,载著络绎不绝的商旅,在东西方间来回的穿梭著。
多采多姿的印度、希腊文化,便随著骆驼的足迹,在楼兰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
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197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大批珍贵文物,还出土了一具已有3800多年的古代女尸,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这具女尸出土于楼兰遗址,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时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女尸。

楼兰是中国西域古丝绸之路上一个强悍的小国。
早在许多年前就存在,一度十分繁荣。
可是在公元3世纪后,楼兰国却神秘地消失了,楼兰王国的兴亡和它边上的罗布泊一起,成了一个巨大的谜。

====================================

1988年10月2日,中国和日本组织了一支联合探险队,到达沙漠之中的楼兰遗址,目的是解开这个在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消失了的神秘古国之谜。

探险队从敦煌启程,进入沙漠,在沙漠中发现了佛塔和房舍的残迹。
遭受风沙侵蚀的佛塔、房舍、墙壁和日常用具等,在星空中展现了往昔的容貌。
在此,探险队对楼兰消失之谜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线索。

楼兰总共有12个村,几万人左右,在部落首领领导下,平安快乐地生活着。
可是就在1000多年前发生了一次瘟疫,许多楼兰人在病魔中失去了生命,一部分幸免于难的人就向南面的夏康利迁移到米兰。
从此以后楼兰国便消失了。

楼兰古城地处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凹地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坚硬的盐壳所包围,人迹罕至,环境异常的荒凉、凶险。

然而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古楼兰国有人口14000余,士兵近3000,真可谓是一泱泱大国。
古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扼东西交通的门户,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
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兰古城有着极盛一时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
奇怪的是,声名显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
7世纪时,唐玄戕取经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廊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
1900年3月斯文。
赫定率队考察罗布泊,差些全军覆没,因而宣称这里是可怕的“死亡之海”!
1980年5月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蒙难失踪,更给这座古城蒙上一层神秘可怖的面纱。
近年上海的“独行侠”余纯顺历时8年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倒毙罗布泊荒漠,又给蒌兰古城平添了几分凄凉和悲壮。
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失的?楼兰遗址究竟在哪里?楼兰的自然环境究竟有多恶劣?楼兰有些什么文化遗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外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关注的问题。
楼兰也是中外探险爱好者憧憬向往的神秘之地。

楼兰古城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导致河流改道,风沙侵袭,被掩埋于大漠中的。
本世纪初,因为斯文。
赫定的维吾尔族向导艾尔得克为找回丢失的锄头,于无意中让斯文。
赫定发现了楼兰古城,从而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世界各国的考古家、探险者蜂涌而至,他们在楼兰古城地区发掘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难以数计。
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玉斧、石刀、石箭簇外,还有汉简、汉文书、丝织品、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
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
还发现了著名的“李柏文书”,并据该文书又发现了附近的“海头”故城,并发表了一些专著。
1927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也到楼兰发掘考察,出土了大量文物,发表了专著《罗布淖尔考古记》。
中外学者盛赞楼兰是一个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历史遗落下来的“博物馆”、“东方的庞贝城”,解放后,我国组建过多批现代化的考察队伍真诚楼兰考察,现清楚查明,楼兰古位于东经80度55分12秒,北续40度30分57秒与附近城镇的直线距离为西北距库尔勒市344千米,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千米,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仍依稀可辨。
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
东北区仅存佛塔及其附近建筑,佛塔残高10。
4米,系用土坯、糯米浆、柳条砌筑,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筑物。
西南区有当时的官署——三间房遗址与一些小院落。
古城内,盖房用的胡杨木梁、檩、椽等木构件,比比皆是,其中不少还凿了眼,刻上了花纹,显示了相当的工艺水平。
古城及其周围还有古烽燧、粮仓、古墓等遗址。
在楼兰古墓沟还出土了3800年前的干尸——“楼兰美女”。
楼兰古城内目前尚遗存陶片、毡片、古铜钱、古兵器、丝绸碎片等众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寻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为一名“考古发现者”。

神秘的楼兰强烈刺激着国内外游人的探险欲望,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楼兰探险热潮,各国探险队纷至沓来,其中尢娄日本朋友热度最高。
1998年春节数十名上海探险者踏着上海独行侠余纯顺的足迹来到楼兰,在东方“庞贝城”渡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新年,个个激动无比。

楼兰探险异常艰险,地表崛起的盐壳和错综复杂的风蚀“雅丹”地貌,极其艰队难行,越野车每小时平均只有前进二三千米,平均每两分钟汽车就得转三个急弯。
罗布泊地区的地貌广达3500平方千米,是古城的一大天然屏障。
这里天气冷热变化急剧,夏季午后气温上升至摄氏三四十度,燠热难耐,而凌晨气温又可下降到0度以下,奇寒无比。
罗布泊地区年降水量仅1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可达3000多毫米,蒸发远超过降水二三百倍,奇旱无比。
这里风沙肆虐,沙暴滚滚,堪称禁区。
然而有险才有奇,神奇的罗布泊、险峻的雅丹龙城地貌以及各种沙漠奇景为楼兰探险倍增了许多新奇刺激,足令探险者终身难忘。

楼兰本来就是一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国,古楼兰王朝淹没后,剩余的族人,流落至新疆其它地区,与乌孙人,塞人,月氏人,回纥人互相融合,今天主要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消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
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
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
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
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
楼兰人欲哭无泪。
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
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
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1、楼兰古城(1)官衙“三间房”是并排的三间房子,是楼兰城中两座土坯建筑之一,是城中规格最高的建筑,可能是当时的官衙。
自从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并在三间房的墙角下发掘出大量珍贵的文书以后,来自日本的橘瑞超、英国的斯坦英都曾在这里大肆挖掘,并将文物带运出国。
这些文物后来被博物馆收藏,由专家进行研究,并在国际上兴起了‘楼兰学’的热潮。
”(2)民居由红柳、芦苇搭建而成,如今屋顶、四壁不存,但从残留的墙根可以看出当时的布局。
(3)佛塔大约10米高的佛塔,是楼兰城中最高的建筑。

2、海头古城1988年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组织的罗布泊文物队伍在部队的配合协助下,经过32天的奋战,在楼兰古城西南找到了“海头”(被斯坦因编号为LK古城)等两座古城并测绘了国内第一张该两座古城的地形图,采集了一批珍贵文物标本,进一步填补了罗布泊地区考古的空白。

3、米兰遗址是一个面积广大的区域,遗址中主要包括米兰城郭、两座佛寺及墓地。
在沿城墙、佛寺的墙基处,东一个西一个刨挖的大坑随处可见。
米兰,属古楼兰国的地域,中国汉代曾在这里屯田,一种有争议的说法认为这里是楼兰国迁都后的新国都。
这里曾发现过“印度文化特征的绝妙壁画”——带翼天使,以及公元8-9世纪的吐蕃藏文木牍;这里是揭示楼兰古国神秘兴衰的重要史迹,是佛教东传由新疆进入内地的重要地域,也是史记中少见的吐蕃与西域交流的证明。

4、瓦石峡古城

5、小河墓地1934年5月,一支探险队在楼兰库姆河边扎下营地。
他们要寻找隐藏在库姆河流域的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
两个月中,罗布“猎驼人”奥尔得克等人一次次搜寻都劳而无功。
就连奥尔得克本人都猜测,古墓已让十几年间新形成的河湖水域给淹没了,或者是被某次强烈的黑风暴重新埋葬了。
月底,探险队向更靠近罗布荒原西南的绿洲带挺进。
不久,他们发现了一条流向东南的河流。
它有20米宽,总长约120公里,水流迟滞,一串串小湖沼被芦苇、红柳环绕。
它是库姆河复苏后出现的新河,历史不足10年。
在他们沿这条河流进入沙漠前,临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小河”。
“小河”东岸4-5公里,有一个浑圆的小山丘。
远远看去山丘顶部有一片密密的枯立木,高4-5米。
奇怪的是,枯立木的株距极近,一株连着一株,互相支撑着。
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髅、被支解的躯体、随时绊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织物碎片。
在一船形木棺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
打开棺木,严密的裹尸布一碰就风化成粉末了。
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双目紧闭,嘴角微翘,就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脸上浮现着神秘会心的微笑。
这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公主”或“罗布女王”。
她已在沙漠之下沉睡了2000多年。
她长发披肩,身材娇小,身高仅5.2英尺。
在10×16平方米的山顶,有彩绘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栅栏,真人一样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面建筑)。
专家认定,它绝不是为普通楼兰人修建的,而是一处重要陵墓。

1998年,一批考古专家力尽艰难险阻到达了罗布荒漠。
他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些类似废弃的城墙的痕迹,无所遮掩地袒露于黄天之下。
在一个百岁罗布老人的指引下,证实这是一个已成为废墟的罗布人的村庄。
小河也许是一个楼兰古遗址———古城居民们的公共墓地。
经过近百年来探险家、考古家们的忙碌,已在罗布荒漠发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墓葬及随葬物品。
那么,在沉寂了千年的楼兰荒漠里,会不会隐藏着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样世间少有的旷世杰作或未被发现的奇迹?

6、“太阳墓”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
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所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
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这里出土了距今3800年、为印欧人种的“楼兰美女”。
发现了近10处古代人类遗址,一些石球、手制加沙陶片、青铜器碎片、三棱形带翼铜镞、兽骨、料珠等人类遗物,暴露在未被沙丘完全覆盖的黄土地表面。
还有一些5000-6000年以前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
这清楚地显示,今天已是不毛之地的楼兰,自新石器后期、青铜时代直至汉代前期,的确曾绿草萋萋,森林覆盖率达到40%。

匈奴同志下的楼兰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十分清楚。
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相当于我国秦朝初年),楼兰就已建立了国家,以经营粗放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并受月氏王的统治。
大约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向月氏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打败了月氏,迫使其余众越过天山,向伊犁河流域迁徙。
原月氏统治地区为匈奴所占,匈奴奴隶主贵族确立了在西域的统治地位。
据《史记·匈奴列传》载,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致书汉文帝说:“以天之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
”楼兰在摆脱了月氏统治后,又为匈奴统治。
匈奴在西域置僮仆都尉,楼兰和西域诸国被迫向其交纳赋税。
但匈奴“虽能得其马畜旃,而不能统率与之进退。

汉,匈奴争抢楼兰汉武帝初年,西汉政府为了解除北方劲敌匈奴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藉以联络月氏、大宛、乌孙等西域诸国,共击匈奴。
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却加深了西汉和西域诸国的相互了解。
此后,汉武帝又不断派使联络西域,汉使的频繁往返,都要路经“当道”的楼兰等国,匈奴居间挑拨,并与楼兰多次劫掠汉使,阻断丝路交通。
于是楼兰成为西汉政府通往西域,控制丝绸之路的必争之地。
从此,汉、匈在西域的争夺,多次围绕着楼兰而展开。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命从骠候赵破奴领兵攻打车师,并令王恢辅佐。
王恢因先前出使西域,多次受到楼兰王劫掠,于是就率领轻骑700先攻楼兰,俘虏了楼兰王,楼兰开始归汉。

匈奴听说楼兰归顺西汉,便发兵击之,楼兰无奈,只好两面应付,分别向匈奴、西汉各遣一质子。
后来当西汉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征讨大宛的时候,匈奴指示楼兰王伺机拦劫。
汉军从俘虏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即呈报朝廷,武帝诏命汉军逮捕了楼兰王,解送长安。
西汉政府责问楼兰王为什么通匈奴?答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
”汉武帝对他实话直说表示赞许,体谅到小国的苦衷,便下令护送其回国,并要求楼兰侦察匈奴的动静。

汉征和元年(前92年),楼兰王死,其国人来汉,请求西汉政府放还质子,欲立为王。
但因楼兰质子在汉经常犯法,被处以宫刑,所以西汉政府借口皇帝喜欢质子,不予放还,楼兰只好更立其王。
嗣王几年后又死了,匈奴首先得知这一消息,立刻将楼兰王在匈奴的质子遣送回国,立为国王。
此王由于多年生活在匈奴,故亲匈奴而远汉,并多次勾结匈奴拦阻杀害汉朝使节。

汉元帝四年(前77年),西汉政府派平乐监傅介子刺杀了忠于匈奴的楼兰王,立楼兰在汉的质子、前王之弟尉屠耆为王,并更其国名为鄯善。
尉屠耆因久居长安,感以在国内势单力薄,恐为前王之子所杀,故请求西汉政府派吏士屯田鄯善的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做为其后盾,并将国都南迁至士泥城

鄯善国建立后,楼兰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继续存在了400年左右。
根据楼兰古城出土文物的考证和对古建筑遗址年代的测定,作为一个城镇,楼兰王诞生于西汉晚期以后,东汉魏晋时代是其鼎盛时期

楼兰出土的汉文木简和纸文书共计576件,其中木简412件、纸文书164件,有绝对年号纪载的木简40件、纸文书8件。
绝对纪年上起曹魏嘉平四年(252)年,下迄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
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年号是泰始,其次是咸熙,再现最早的年号是曹魏嘉平四年(252年),最晚的年号是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
楼兰出土的木简和纸文书表明,自曹魏齐王芳嘉平四年(252年)至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楼兰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隶属关系,这一时期是楼兰城发展的繁荣时期。

鄯善国建立后,楼兰成为鄯善国的一个重要城镇,其地理位置依然十分重要。
东汉时,敦煌人索励率敦煌等地士兵1000余人到楼兰屯田,同时,征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1000余人,横断注滨河(今塔里木河),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连续屯垦3年,积粟100万。

罗布泊地区发现的东汉和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其主要内容大部分都是记载关于屯田方面的事物。
来此屯田的士卒,都可以随带畜产和各类农具杂物。
汉朝在此还设有乡政权的基层官吏——三老。
楼兰作为汉代在罗布泊地区的屯田中心,仍然承担接待在这条交通线上来住的使节和官吏,汉朝在此还设有管理邮件的机构和官吏,并通过屯田,传播了先进的铁制农业农具和农业耕作方法——牛耕等。

根据史书记载和已发现的考古材料得知,东汉魏晋时期曾在古楼兰设西域长史府,其规模可能介于郡县之间,并具有军屯的特点。
据《后汉书·接勇传》记载,东汉延光二年(123年)夏天,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兵500人出屯柳中(今吐鲁番境内),“明年(124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
”魏晋两朝沿用东汉旧制,仍在西域地区设西域长史府。
楼兰出土的木简和文书中,明确记载有“楼兰”地点的,木简有8件,纸文书有10件,记载有西域长史及其下属管衔的木简有7件。
它说明曹魏和西晋时期的西域长


四、东汉魏晋时期的楼兰魏晋时期继续在楼兰地区进行屯田,并在西域长史府设主管屯田事务的官司吏。
屯田士卒在古楼兰地区进行开始荒地、修渠筑坝、传播和推广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和铁制农具,使楼兰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楼兰成为魏晋两朝统治西域的前哨阵地。

但是,从总的发展形势来看,自南北朝以后,随着西域统治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丝绸之路新线路的开拓,楼兰作为丝路贸易的中转站,已失去了它昔日的重要地位,而逐渐衰落了。

楼兰出土文物中所发现的年代最晚的木简,是记载有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纪年的木简。
它表明建兴十八年(330年)后,由于孔雀河水的改道,致使位于其下游的楼兰水源枯竭,屯田生产无法进行,西域长史府被迫迁移。
楼兰这个丝绸之路上曾繁华显赫一时的重镇,才逐渐被人们所废弃,从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你要的话我还可以把图片给你````加偶QQ605619103

梦见去寺庙拜佛得此梦者五行属木,乃是木火通明之照,则你事业多有好运,事业中多有吉星高照贵人相助,感情中有与亲人相处融洽,则家人介绍门当户对感情顺利,春天梦之吉利,冬天梦之不吉利。

单身男女梦见去寺庙拜佛,近期桃花运不错,乃是有良缘之征兆,多为好事,如珍惜感情关系,则未来事业可长久,生活顺遂。

从事与建筑,冶铁等相关行业者得此梦事业压力较大,乃是你与他人在事业中有正面冲突,则对你事业发展尤为不利,若能调节心情,则问题会有明显改善。

从事与教育文化传授的相关行业者得此梦事业压力大,乃是你与他人在事业中多有争执,对你的事业发展尤为不利,需调整心绪做事。

【大师特色梦境分析】

以上解梦为通用解释,如需知晓具体事宜,可请大师结合您的生辰八字及具体梦境解梦: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 。

南阳岑(cén,姓)勋(xūn)撰大唐西京(今西安)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山名。
在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颜真卿书。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
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粤,《妙法莲华经》,经中之王,诸佛的珍秘宝藏!
多宝佛塔,空中所现,妙法的真实证明!

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此经义的启发和阐明,须仰赖具有十力的佛陀;而弘法和建塔则在于奉行“四依”原则的菩萨。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著释门,

楚金禅师,无疑是菩萨的化现。
禅师俗姓程,广平人氏,祖、父两代都醉心于释迦法门,

庆归法胤

(yìn后代)。
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

欢喜皈依而成为佛门后代。
其母高氏,多年未孕,夜里梦见诸佛,醒来就有了妊娠。

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罴之兆。
诞弥厥月,

这样的殊胜瑞像,预示了龙象将诞生,绝非熊罴入胎的征兆。
禅师坠地后,刚刚满月,

炳然殊相。
歧(qi)嶷

(ni)绝于荤茹,髫

(tiáo)龀

(chèn)不为童游。

相貌就光彩照人,与众不同。
他秉性奇特,拒绝荤腥。
童年时期,也不做小孩子的游戏。

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

(quǎn)浍

(kuài),涵巨海之波涛。

佛道之树,早早萌芽,树干就有香樟的英姿,伟岸挺拔;禅定之池,小如水田,却涵摄了大海的汹涌波涛。

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
礼藏探经

年方七岁居然厌离世俗自己发誓要出家。
他礼拜经藏、探求奥义。

《法华》在手。
宿命潜悟,如识金环,

一部《妙法莲华经》到手,就暗暗地悟见了宿世的因缘,如同金刚连环,历历在目。

总持不遗,若注瓶水。
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

定慧总持,精义不失,就像瓶中注水,念念不断。
九岁时,正式落发为僧,住长安龙兴寺,

从僧箓

(lù)也。
进具之年,升座讲法。

隶属于僧箓司。
受具足戒

(约20岁)那年,就升座讲法。

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

禅师顿悟真诠,全收如来宝藏,不象小根机人见了大乘法赶快逃跑,不接受大乘法的教化;

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直登宝顶不攀凡夫阶梯,迥异于以佛陀化现的城池为如来境界的小乘人。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

后来,在夜深人静时诵读《法华经》,至“见多宝塔品”

(《妙法莲花经》第十一品)时,

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

身心淡泊宁静,仿佛进入禅定,忽然看见宝塔,惟妙惟肖宛然就在眼前。
释迦牟尼佛的分身,

遍满空界。
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

遍满十方虚空。
禅师精进行持,故有圣境显现;业障净除,因而感应悠远。
不禁悟中生悲,

泪下如雨。
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

泪如雨下。
从此更精严持戒,只穿粗布衣服、每天吃一顿斋饭,足不出户,整整六年,

誓建兹塔。
既而许王(李)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

发誓要建定中所见的多宝塔。
不久许王李瓘、居士赵崇和信女普意等,心契善缘,前来叩见,

咸舍珍财。
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

(kǎi地势高而燥)之地

他们都施舍珍宝财物,助修宝塔。
禅师认为,具备庄严清净的胜因、高峻干爽、可资建塔的

利见千福,默议于心。
时千福有怀忍禅师,

宝地,在千福寺内。
他心知肚明,却默而不宣。
就在此时,千福寺中的怀忍禅师,

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

忽然在半夜看到一泓清流,从龙兴寺发源,浩浩荡荡地流入千福寺。
这一水流,清澈可人,

中有方舟。
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

波光潋滟,水上还泛着一叶方舟。
又看到宝塔从天而降,伫立空中,许久方才消失。

即今建塔处也。
寺内净人,名法相,

那个地方,就是现在建塔之处。
还有一个守护寺院、担任杂役的俗人,名叫法相,

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

已经先在此地多次见到灯光。
这灯光颇为奇特,远望时非常明亮,到近处寻找,却一无所得。

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

笔者揣度,水流来源于法性,方舟象征菩萨慈悲驾驭的航船。
塔的出现,预兆佛事的成功;

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

灯的明灭,表明功德无量无边。
若不是禅师德行崇高、精诚至极,怎么能有这样的感应?

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

当禅师提出修建多宝佛塔时,众人无不欢呼雀跃,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负畚

(běn)荷插,于櫜

(gāo)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
洒以香水,隐以金锤。

于是大家拿起畚箕,扛上铁锹带上布袋,劈劈啪啪地筑起了墙壁。
还洒上了香水,遮起金锤。

我能竭诚,工乃用壮。
禅师每夜于筑阶所,

禅师心想:我能竭尽全力地虔诚诵经,工人就会不遗余力。
于是他每夜都到建筑工地,

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

精诚念诵,勤谨行持。
众人都听到了天籁,都嗅到了异香。

喜叹之音,圣凡相半

圣人、凡人,都异口同声,连连赞叹,声音夹杂,传遍天上人间。

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
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

到了天宝元

(742)年,禅师购置了材料,计划安装相轮。
禅师深达佛理,会通佛心,功德昭彰,玄宗皇帝因而有所感应。
他不仅梦到了修塔之事,而且知道了建塔法师的名讳中有个“金”字。

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
入寺见塔,

7月13日,皇帝敕令内侍赵思侃到各寺庙宝坊,验证其梦。
刚进入千福寺多宝塔便跃入眼帘。

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
其日赐钱五十万,

他赶忙礼拜禅师,详细询问,竟同圣梦相符,法号也十分吻合。
皇帝当日就赐钱50万,

绢千匹,助建修也。
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

绢1000匹,共襄盛举。
由此可知,精诚专一的行动,虽先于皇上,也不违背其意愿:

纯真一如之心,应当获得后来成佛的授记。

昔汉明永平之日;大化初流;

遥想东汉永平年间,明帝白天休息时梦见佛陀,引来佛经,创建白马寺,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大化”之始。

我皇天宝之年,宝塔斯建。
同符千古,昭有烈光。

而今我大唐天宝年间,多宝佛塔,巍然建立,二者同为千古盛事,彪炳史册。

于时道俗景附,檀施山积,庀

(pǐ具备,治理)徒度财,功百其倍矣。

而此次道俗参与之众,布施财物堆积之多,计算起来,超过那时,何止百倍!

至二载,敕中使杨顺景宣旨,令禅师于花萼楼下迎多宝塔额。

至天宝2年,圣上又敕(chì)令中使杨顺景宣旨,命禅师在花萼楼下迎接多宝塔匾额。

遂总僧事,备法仪。
宸眷俯临,额书下降,

禅师于是总摄僧团规矩完备法规仪式,隆重迎接。
皇亲国戚,亲临千福寺,颁赐多宝塔匾额,

又赐绢百匹。
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

又赐绢100匹。
圣旨翰墨飞舞,大有云龙气象;天书挂在塔上,留住了日月光芒。

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

至天宝4年,塔事将要竣工,禅师上表请求庆祝,将大功归于皇上。

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

一时,僧道四众,纷至沓来,万人空巷。
有五色云团旋绕塔顶,仿佛在礼拜。
众人争相观看,欢悦之声,犹如山崩地裂。

大哉﹗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

啊!
太伟大了!
仔细观察,神奇的佛光,就像一个盛大的仪式,用来迎接佛陀的降临。

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心游寂灭,岂爱网之能加?

禅师对同修们说:“大鹏翱翔天地之间,不可在云彩上停留;修行人心游于寂灭之境,爱网也不能缠缚。

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
本期同行,复遂宿心。

佛陀的法门是勇猛精进,菩萨们啊,要自强不息!
本来就期盼共同修行,回归我们本来清净的佛心。

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

如凿井时见到了稀泥,就知道离水已近;钻木取火时尚未发热,离火苗迸发岂不是还有距离?

凡我七僧,聿怀一志,昼夜塔下诵持《法华》,香烟不断,经声递续,炯以为常,没身不替。

凡夫、僧众七个部众,要秉承同一意志,不分昼夜,集于塔下,诵读《法华经》,行法华三昧。
只要香烟不断,经声就要持续下去。
化奇特为平常,生命不息,念诵不止!

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

从天宝3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汇集同行高僧49人,行法华三昧。

寻奉恩旨,许为恒式。
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

很快得到圣旨褒奖,成为制度。
前后两个道场,因修行感应,得到舍利共3070粒。

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

天宝6年,欲葬舍利,庄严道场时,又降下舍利108粒;

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

画“普贤变”时,在笔锋上又接连得到19粒。
这些舍利,无不晶莹圆润,玲珑剔透,光滑灵动。

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

禅师以无我的精神对待自已的身体,以空性的觉悟契入佛法。
他自刺身体用血写成《法华经》1部、《菩萨戒》1卷、《观普贤行经》1卷。

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

又取舍利3000粒,盛在石函之中。
还造了自己的石像,顶戴石函,跪对诸佛。
一同放入塔下,以表示至高的敬意。

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
劫算墨尘,永垂贞范。

自誓:即便深夜行船,进入了深沟巨壑,无比艰险,也不改变航向;即使经历长劫,数目如滚滚黑尘,不可计量,也要垂范后世。

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

又奉命为圣上和苍生写《妙法莲华经》1000部、用“金字”抄写36部,用作镇塔之宝。

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
灵应既多,具如本传。

又写了1000部,布施给持诵者。
有关楚金禅师灵验感应的事迹尚有很多,不可胜计,可参见他的本传。

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

皇上还敕令内侍吴怀实赐给金铜香炉1个,高1丈5尺。
禅师上表致谢,

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

皇上(唐玄宗)亲笔批示:“禅师弘法济世的大愿,感动人天;庄严国土的意志,彰显了不可思议的因果之理。
行菩萨行,应以法布施、财布施为先,此理真实不虚!

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慧超悟,无以感于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

皇上掌握着圣道灵应的符箓,以及如来佛法的印玺。
若非禅师具有超常的大慧大悟,无法感动皇上;不是皇上英明睿智,也不会识别禅师的精诚。



(zhuō)彼宝塔,为章梵宫,经始之功,真僧是葺

(qí),克成之业,圣主斯崇。

这雄伟壮丽的宝塔,为佛寺平添了庄严。
经营、创始的功绩,应归于禅师的真愿实行;使这一大业圆满完成,则应尊崇圣主的贡献。

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下欻

([chuā]:拟声词。
走路等的声音。
[xū]:文言副词。
忽然。
)

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晻晻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

宝塔的形状,如山岳高耸,莲瓣争奇;如彩云下垂,华盖俯覆。
从下面看,宝塔从地中踊出,崛起挺立,不动如山;往上面瞧,塔身轻盈,把天空映衬得更加美丽;塔心中空,暗中浮光,静默而深沉;塔表坚实,光焰赫赫,恢弘而宽敞。



(ruǎn)磩

([qì]:

1.像玉的石。
2.古通“砌”,台阶。
[zhú]:柱下面的石墩。
)承陛,琅

(láng)槛,玉瑱居楹,银黄拂户,重檐叠于画栱,反宇环其璧珰。

台阶用似玉的美石砌成,栏杆以炫目的雕刻装饰。
柱子上镶嵌着美玉;户窗上晃耀着金银。
彩画的抖拱承载巍峨的重檐,玉璧的瓦当环饰整齐的椽头。

坤灵赑

(bì)屃

(xì)以负砌,天祇

(qí)俨雅而翊

(yì)户。

神赑屃承负着沉重的塔身,天神优雅地装饰着门户。

或复肩?

(上加下手,qia,捉拿)挚鸟,肘擐

(huàn)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勃如战色,有奭

(shì盛也)其容,穷绘事之笔精,选朝英之偈赞。

他们或肩驾挚鸟,或肘环长蛇,或头盘巨龙,或帽饰猛兽。
精神昂扬,犹如战事临近,阵容十分盛大。
这些都笔法精到,穷尽了绘画的能事,偈赞均出自当朝精英。

若乃开扃

(jiōng)鐍

(jué),窥奥秘。
二尊分座,疑对鹫山;

如果打开门锁,探视塔中的奥秘,可见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并肩而坐,似乎正面对着灵鹫山,为大众讲法。

千帙(zhì)发题,若观龙藏。
金碧炅([jiǒng]:

1.日光。
2.明亮。
[guì]:姓。
)晃,环佩葳蕤(wēi ruí)。

成千的经匣,经题醒目,仿佛龙宫里陈列的宝藏,供学者精研。
其中的人们,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令人眼花缭乱;戴着繁复多样的璎珞,往来环佩叮当。

至于列三乘,分八部,圣徒翕(xī)习,佛事森罗。

他们可列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可分为天龙八部。
圣徒们聚集一处,研习佛法,佛事罗列森严。

方寸千名,盈尺万象。
大身现小,广座能卑。
须弥之容,欻([chuā]:拟声词。
走路等的声音。
[xū]:文言副词。
忽然。
)入芥子;宝盖之状,顿覆三千。

画事、雕刻工艺精湛,可在方寸之内容纳千人,一尺之中纷呈万象。
佛菩萨的大身可现于小孔,圣贤们的高座可安到低处。
须弥山的体量只可放入一粒芥子,宝盖的形状却可覆盖三千大千世界。

昔衡岳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悟天台智者,尔来寂寥,罕契真要。

从前,衡岳慧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授于天台智者禅师,使其开悟。
可惜的是,后继者中很少有人契会真如,光大者更是凤毛麟角。

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

佛法不可长久荒废,因而天生我们的楚金禅师,他承担了天台宗的家业,传承二位祖师的衣钵。
前后呼应,相隔百年。

夫其法华之教也,开玄关于一念,照圆镜于十方,指阴界为妙门,驱尘劳为法侣;

《法华经》开示的修行方法,是在一念之间洞开玄秘之门,十方世界现于大圆镜智。
以五蕴为众妙之门,转烦恼为佛法伴侣。

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
三乘教门,总而归一,八万法藏,我为最雄。

聚沙之功能成佛道,合掌之际跻身圣流。
三乘教门归于一佛乘;八万法藏,此经称雄。

譬尤满月丽天,萤光列宿;山王映海,蚁垤

(dié)群峰。

好比圆月漫天放光,群星顿时黯然失色,只如萤火。
又如高山之王与大海相辉映,众山立显矮小,就像蚂蚁窝。

嗟呼,三界之沉寂久矣,佛以法华为木铎(duó),惟我禅师,超然深悟

哎!
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已经沉睡得太久!
佛陀以《法华》为警铃(木铎),这一点只有禅师从深悟中得到。

其貌也,岳渎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贝齿,莲目月面。

禅师的形貌,如五岳一样秀颀,有冰雪的风姿,唇吻丰厚像水果,牙齿洁白似玉贝,眼睛纯净像莲花,脸盘圆满似月亮。

望之厉,即之温,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过半矣。

远望很严厉、近看很温和,见面尚未谈话,心已折服了大半。

同行禅师-抱玉、飞锡,袭衡台之秘躅

(zhú),传止观之精义。

一同修行的抱玉、飞锡等禅师,承袭衡岳慧思、天台智者禅师的秘藏,传承止观双修的精义。

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弘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

有人久负盛名而被皇帝选入宫中供养,有人因为行为缜密而成为众徒之师。
他们共同弘扬“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的天台宗旨,完全契合了圆满、恒常的佛理。

门人苾

(bì)萏

(dàn)、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玉之光辉,等旃

(zhn)檀之围绕。

门人苾萏、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人,以禅定、智慧为文质,定慧双修,以持戒、忍辱为刚柔,刚柔相济。
他们有璞玉般的美质,但外面被毡毯所包裹,光辉内含,不为一般人知晓。

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起因者相,相遣则慧深。

凡行为必有起因,因地圆满,果地的福德就广大。
“因”由“相”引起,遣除了对名相的执着,智慧就深远。

求无为于有为,通解脱于文字。
举事征理,含毫强名。

佛法以有为通达无为,以文字通达解脱。
以上所举楚金法师建塔之事,可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故强言不可说之法,笔之于书。

偈曰:颂词如下:

佛有妙法比象莲华

佛之妙法不可言,犹如出水之青莲。

圆顿深入真净无暇

圆顿快捷底蕴深,真实清净无垢染。

慧通法界福利恒沙

智慧高明通法界,福利多如恒河沙。

直至宝所俱乘大车

直指宝所越化城,俱乘大车入宝山。

其一

于戏上士发行正勤

伟哉上根利器人,发心恳切行正勤。

缅想宝塔思弘胜因

正念缅佛感塔现,苦心经营集胜因。

圆阶已就层覆初陈

玉阶初圆轮相构,一层塔身复初陈,

乃昭帝梦福应天人

精诚所至昭帝梦,福德感应天与人。

其二

轮奂斯崇为章净域

美轮美奂崇且丽,净域因塔彰佛意。

真僧草创圣主增饰

真僧愿弘创奇构,帝王随喜增华饰。

中座眈

(dn)眈飞檐翼翼

中座坚实显威重,飞檐翼翼示轻灵。

荐臻灵感归我帝力

师荐至诚有灵感,帝力弘深克大业。

其三

念彼后学心滞迷封

念尔后生二障重,心思迟滞遭迷封。

昏衢

(qú)未晓中道难逢

昏暗通衢尚未晓,中道艰辛更难逢。

常惊夜杌

(wù)还惧真龙

夜迷杌子常惊惧,还笑叶公怕真龙。

不有禅伯谁明大宗

若非幸遇此禅伯,于今谁可明大宗?

其四

大海吞流崇山纳壤

大海无边吞细流,高山纳土耸真空。

教门称顿慈力能广

天台教门称圆顿,慈悲广大此最雄。

功起聚沙德成合掌

聚沙之德成佛道,合掌之际竣圣功。

开佛知见法为无上

开悟示入佛知见,无上灵台方寸中。

其五

情尘虽杂性海无漏

七情六尘虽杂染,性海无漏纳三千。

定养圣胎染生迷鷇

(kòu)

安住不动养圣胎,随染沉浮生迷乱。

断常起缚空色同谬

断见常见均起缚,住空住色皆戏言。

薝卜

(zhān pú)现前余香何嗅

余香何用着意寻,薝葡名花现眼前。

其六

彤彤法宇繄

(

1.同“惟(wéi)”。
文言助词。
用在句首。
2.同“是(shì)”。
)我四依

法宇彤彤消息远,四依倒驾慈悲船。

事该理畅玉粹金辉

事事无碍理圆畅,玉粹金辉塔踊现。

慧镜无垢慈灯照微

慧镜无垢照无边,慈灯烛微遁迷乱。

空王可托本愿同归

空王无上可依托,本愿同归灵鹫山。

其七

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

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丁丑朔,廿二日戊戌建碑。

敕捡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

敕检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

捡校僧义方。
河南史华刻。

检校僧义方。
河南史华刻字

(苏向东教授清慧居士修订于山西晋中榆次银海心悦宅中2020/05/19)

关于本次梦到多次进入佛寺和梦到多次进入佛寺什么意思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 上一篇: 梦到塑料珠宝丢了,梦到塑料珠宝丢了什么意思
  • 下一篇: 梦到填单子体检 梦到填单子体检什么意思